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2月, 2011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普京首開名評Navalny:願釋放他惟換囚前對方死亡

俄羅斯總統大選結束投票後不久, 高票連任的普京星期日晚舉行勝選記者會 ,首度點名提及納凡尼(Alexei Navalny),表示自己願意釋放他,跟西方換囚,可惜未來得及落實,對方便已死亡。

內亂的G20主席

法國在27日「又」改組內閣--這是總統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過去1年第4度改組內閣,是他2007年5月上台以來第10個內閣,對上一次改組內閣只是去年11月。 這次改組內閣的導火線是外長阿里奧-瑪麗(Michele Alliot-Marie,MAM,上面照片來自France24)需要辭職, 以為她在突尼西亞開始出騷動期間還往該國旅遊而負責 。不過,更深層的問題是,身為今年G8及G20的主席,一向以自己的外交政策有一手而自豪的法國卻被阿拉伯革命浪潮殺個措手不及,進退失據。

請教一下

各位用blogspot的好友,想問一個問題:如何在sidebar顯示最新留言?我找不到那個function...... 另外,在此一次過回覆「搬遷留言」:感謝各位的祝福,希望可與大家繼續再聚。

五年了,八年了

[註:這是在新浪年代的最一篇網誌,是搬遷告示,現同時搬過來] 或者,每一件事情都有終結,每一段關係都有說再見的時候。 說的是這個網誌--這是這裏最後一篇post。最後一篇post,很適合作個總結,回看一下這幾年在新浪網誌的經歷。 想了幾天,最後還是決定狠下心腸,搬去blogspot,各位請到這個網址: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

「內戰政治」的終結?

(以上為四大黨標誌,左上起順時針:統一黨、工黨、共和黨、新芬黨) 愛爾蘭在25日舉行大選,各界普遍視之為愛爾蘭政治史上劃時代的一刻:執政共和黨(Fianna Fail)因去年帶領愛爾蘭接受國際援助,令愛爾蘭再受「外族」控制,其支持度大跌,瀕臨亡黨。但重要的不只一個老牌黨沒落,而是選舉或者會為過去近80年的「內戰政治」告終帶來契機。

英語考試

歐盟圈子最近談論一個問題:英國人在歐盟機構工作的比率偏低。英國人口佔歐盟約12%,但在歐盟執委會約2.6萬人員工中,只有不足6%是英國人。 原因何在?據報是因為多語能力的要求,因此英國《金融時報》在21日報導,歐盟執委會考慮推出只須測試英語的考試,以便提高英國人成功考到的機會。

更災難的押錯注

(卡達菲去年訪問意大利;照片來自路透社) 如果突尼西亞甚或埃及的混亂令歐洲緘默或尷尬 ,利比亞的情況更是災難。歐洲為了反恐而與之前的突尼西亞和埃及獨裁者打關係,已算虛偽、令人反感的話,為了石油及防止人蛇湧入而與一個不止獨裁、更是「恐怖份子」(利比亞涉及八十年代美國客機炸彈襲擊)的利比亞「狂人」卡達菲(Muammar Gaddafi)打交道,那應該至少配得上無恥這個形容詞吧?!

什麼是「大社會」?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20日發表了題為 <「大市場、小政府」,還有一個「大社會」> 的網誌。 非常巧合的是,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在21日亦於《每日電訊報》闡述他的「大社會」(Big Society)理念,文章題為 How we will release the grip of state control 。 當然,曾俊華的文章沒有講明他所說的「大社會」是來自卡梅倫的主張--儘管很多人都會認為,曾俊華(或他的幕僚)是在「抄」/借用卡梅倫的「理論」,因為的確是卡梅倫提出在前,去年大選是保守黨最重要、最核心的政綱( 簡介可看英文維基百科 )。 但諷刺的是,如果純粹根據這兩篇文章判斷,卡梅倫的大社會和曾俊華的大社會是南轅北轍:卡梅倫提出的是向右左,是分散權力,是把政府總部的權力下放;但曾俊華提出的更似是向左走,更似是偏向要補足市場的不足、但政府直接干預無從下想出的第三條道路。 我是中間偏左的,是反對卡梅倫提出的「大社會」主張。這方面日後有機會再詳談,但這篇post的重點是:很明顯連自己都不清楚想做什麼時,可不可以不隨便亂拋一個名詞、一個中心思想出來呢?又,既然不是同一樣東西,可否不「借用」人家的名詞以示自己很有vision呢?

夏威夷歌手在歐洲重生

查看法國最新一週細碟銷售榜,冠軍是上榜12週、已連續第8週冠軍的英文歌Over the rainbow,由美國人主唱。 英文歌奪冠並不稀奇,大家有空無聊翻看法國音樂排行榜的話,其實英語歌(尤其美國)是雄霸法國(甚至歐洲)流行音樂市場的。但稀奇的是,一般法國(或其他歐洲國家)流行榜十大中的英語歌會同一時間在美國熱播,但相信就算平日留意近日美國流行樂壇消息的人應該不知道美國近日有這樣的一首歌。 更稀奇的是,其實這位歌手已在1997年過身。

免費睇波有理

英國及比利時的球迷有福了。歐洲一般法院(前身為歐洲第一訴訟法院)在17日裁定,英國和比利時政府(比利時是指弗拉芒和瓦隆政府--電視廣播政策在比利時屬地方政府的職權)有權把歐洲國家盃及世界盃列為「國家重大重要」事件,要求必須有免費電視有權直播這兩個大賽的所有賽事,裁定入稟挑戰兩國法例的國際足協(FIFA)敗訴。

薯條革命

249天,一個世界紀錄--全世界歷來最長時間也未能組閣的紀錄,而在17日創出這項紀錄的是比利時。上圖是比利時法語報章La Derniere Heure在17日的頭條。

德國最年輕央行行長

(照片來自Deutsche Welle)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16日宣佈,委任其經濟顧問魏德曼(Jens Weidmann)將擔任德國央行行長,接替4月底離職的韋伯(Axel Weber)。

北非難民湧入意大利

早已說過歐盟應付外來危機的機制是廢的,這個說法再一次獲證明。北非多國大亂,歐盟及歐洲多國進退失據或是不見蹤影,但那時候還好,押錯注支持了錯的一邊,大不了外交影響力受損,但現在已是「燒到埋身」,歐盟的「應變」仍這樣的緩慢。 說的是過去5天內有5000名突尼西亞難民湧入意大利一個比西西利島更靠近北非的小島Lampedusa(上述來自德國《明鏡》週刊網站的地圖中,紅色圓圈是那個島,Malta是另一歐盟成員國馬耳他,綠色是意大利國土,按圖放大),而該島只有約6000居民,該島所受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中文崛起了

枉我在傳媒工作,我竟然未看過這張照片。照片是我在EUObserver網站時,看到這張引自flickr的照片。都說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這些通訊社以西方為中心,如果新華社有大量埃及示威的照片,我們便可以有多些中國人的角度了!

4月6日開審

[意大利報章La Stampa網站的即時報導] 一宗性醜聞正式升級為法律及政治爭拗。意大利法院在15日裁定,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需要為「召妓門」一案接受法庭審訊,4月6日開審。 案件背景請看之前的文章 。 除了上述文章所提到的,今次案件又新增一個技術細節:法院今次是授權「快速審理」,即跳過了一些原本要求的程序。但當地法律專家即時指出,貝盧斯科尼一方一定會在這個程序問題出手,質疑為何可以跳過那些程序。再加上之後又一定有上訴等等,因此實際上,法律戰將十分漫長。

諾基亞的「木馬」?

北歐在2月11日有一件全球大事發生,但大家關注埃及局勢下忽略了--芬蘭的諾基亞宣佈與微軟攜手發展智能手機,諾基亞會使用微軟的作業系統Windows Phone 7。 但股民反應惡劣,在宣佈當天,諾基亞股價大跌14%(可看上面由彭博通訊社網站copy出來的6個月股價圖)

香港人,你看過多少場春晚?

"但是作為生活在香港的中國人批評內地事物的先決條件,是真的與內地同胞共呼吸,脈搏同步。 "我經常問我們的年輕人:你知道央視第一頻道在播的連續劇是什麼?你看過多少場《春晚》;正統的、非正統的、中央的、地方的?你看過《非誠勿擾》——不是電影,是電視節目?你聽過潘紫紫這個人嗎?你看過韓寒的博格嗎?你看過上海大火後的哀悼場面嗎?你看過農民工唱《春天裏》,和知道之後的發展嗎?你追蹤過「人肉搜索」的故事嗎?你沒有這些經驗,根本不可能懂中國。你的批評連「吠聲」的資格都說不上,只算是放屁,還是聲大,連臭氣都沒有那一種。 "我是香港人,最知道我們香港人的德性。我們在所謂「九七大限」之前,寧願聽移民講座也不會多花時間了解內地。但是今天香港已經回歸,經濟已經融合於珠三角體系當中;八十後開始的青年人,工作大多離不開要跟內地打交道,連結婚的配偶,根據官方數字,有一半也已經是內地人,我們有些人還大搞「本土意識」,排斥母體,劃地為牢,這是自尋絕路。拒共、反共是搞不下去的了;這已經不是虛無飄渺的意識形態問題,而是我們香港年輕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 節錄自香港《信報》2月15日劉廼強文章<中國是下一個埃及?>。頗有意思,令我想起讀歐洲研究時提及有關歐盟民主的問題,又令我想回目前香港在中國的問題...... +++++ 新浪留言 [1] At the same time, does people from Mainland China knows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well? Do they know about the ethnic minorities in Hong Kong and how they were brought here? Do they know our individual relation to variou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Do they know there are five moqsues in Hong Kong and one of the Mosque is jail for the Muslim staff? Do they know that we have our own aboriginals too? Does t

下台了、勝利了

(埃及國營電視台播放副總統公佈總統穆巴拉克辭職的影片)

「超級鷹」大熱倒灶

2月12日早上2時30分更新: 德國總理默克爾已迫走韋伯,政府發言人宣佈,韋伯將留任至4月30日。迫走韋伯,是因為默克爾要在歐洲央行總裁爭奪戰轉入直路時,有一個在位央行行長參與角逐。 (由左至右:意大利央行行長德拉吉、德國央行行長韋伯、EFSF行政總裁利格凌) 歐洲金融市場在9日傳出一宗很多香港投資者應該不會留意的消息:德國央行行長韋伯(Axel Weber)據報無意在今年年底接替任期屆滿的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Jean-Claude Trichet)。

留國渡假

(上為法國外長MAM,下為總理菲永;照片來自法國電視台TF1) 「部長放假時必先考慮留在本國渡假」 很奇怪的總統指令,但法國總統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在9日發出這個指令,並非要鼓勵官員留國消費刺激經濟,而是法國外長和總理都陷入北非渡假醜聞,嚴重打擊法國政府威信。

「更德國的歐洲」醞釀中?

農曆新年幾天假期,沒興趣看新聞。但在年初二(2月4日),歐盟峰會似乎是歐洲進一步融合的開端--又或是新一輪爭吵的開端,如果有興趣歐盟發展的話,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