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塞爾維亞中國共建命運共同體 總統高呼「台灣是中國的」換習6措施相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上午在貝爾格萊德跟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舉行峰會,兩國在會後宣佈,塞爾維亞同意跟中國建立「命運共同體」,應該是第一個跟中國建立這種關係的歐洲國家。

基督徒面對的迫害

法國26日又發生伊斯蘭激進主義份子發動的襲擊。儘管法國以至歐洲近數月已不斷出現襲擊,大家或許已經「麻木」,但這次襲擊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遇襲的是北部城市魯昂(Rouen)的一座天主教教堂(上面照片來自路透社),一名84歲神父遭割喉而死。

這是達伊沙(Daesh)*第一次成功在西方國家襲擊基督教目標,將進一步加深各教會領袖、尤其是天主教的教宗方濟各對基督徒遭迫害的憂慮。

說基督徒遭「迫害」,大家可能感到奇怪,而這也不是過去數年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一個很突出的課題。不過,各教會、包括方濟各,近一、兩年已不斷公開表示,基督徒遭迫害,甚至遭「種族滅絕」,要求各國關注。

廣義而言,打擊宗教自由,已是迫害的一種,例如中國打擊非官方教會。但目前方濟各最迫切關注的,仍是達伊沙的襲擊。
其中,達伊沙不斷殘殺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基督徒社區及雅茲底族(Yazidi),強迫這些族群的婦女做性奴,又不斷破壞當地逾千年的基督教遺蹟,已令教會高度關注。在這兩個,達伊沙針對的是一個社群,因此教會稱之為「種族滅絕」。

除了伊敘兩國,其他中東國家也曾出現殺害基督徒的問題,也門(Yemen)今年3月便有4名修女被達伊沙殺害的事件。

事實上,在達伊沙之前,中東多國主要為伊斯蘭政權,已令中東的基督徒人口比例,由上世紀初的14%跌至目前只餘4%左右。

一些非洲國家出現的針對基督徒襲擊,都被教會視為迫害,包括在肯雅和尼日利亞近年的襲擊。

上述事例,主要發生在「戰亂」地區,或大家覺得襲擊一向較頻繁的國家,但這次是在法國這類非戰亂地區發生,而且達伊沙或其他伊斯蘭恐怖組織之前在西方發動的襲擊主要是針對公眾,因此魯昂的襲擊顯示,伊斯蘭激進份子的目標已由公眾延伸至基督教建築。

相對其他遇襲「熱點」,例如機場、公眾聚集地方,教堂這類建築很難加強保安,因此方濟各將十分頭痛,不知如何確保信眾的安全。

*本網誌今天起不稱「伊斯蘭國」/IS,全改用組織的阿拉伯語縮寫Daesh來稱呼他們,中譯為達伊沙。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美就俄烏戰爭添近300制裁目標 重點打擊第三國企業 至少10香港註冊公司上榜

美國星期三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新增近300個制裁目標,當中不少是中國公司,顯示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過去一個月先後訪中並警告中國不要協助俄羅斯攻烏後,美國開始全面打擊替俄羅斯繞過制裁的公司。

工黨40個百分點差距重奪黑池南 保守黨僅約100票壓倒改革黨

英國保守黨在星期四舉行的多場選舉大敗,其中 在西北蘭開夏郡(Lancashire)的黑池南(Blackpool South)選區 ,工黨以高達26.3%的轉投比率,重奪這個國會議席,大勝保守黨超過7000票(即超過40個百分點的得票率),排第二名的保守黨僅較強硬脫歐派政黨改革黨(Reform)多100票,反映保守黨在快將舉行的下屆國會大選中,面對工黨和改革擋夾擊。

保守黨1508票之差痛失西密德蘭市長 工黨簡世德三連勝當選倫敦市長

星期六有更多英國地方選舉的結果出爐,保守黨在兩大都會區的市長選舉失利,在西密德蘭(West Midlands,伯明翰都會區)爆冷以1508票之差失守這裏的市長寶座,工黨的簡世德(Sadiq Khan,右截圖)則以頗大差距輕鬆勝出,成為首名3連勝的倫敦市長。

美建新組織「Squad」抗中 聯合日菲澳加強南海巡邏

美國、日本、菲律賓和澳洲4國國防部長星期四在夏威夷檀香山召開四方會議 ,顯示美國在印太地區組成新的小型軍事合作組織,美國官員私下稱之為「Squad」(小隊),專門用來在南海抗衡中國。

李顯龍卸任前最後演說:新加坡面對去全球化、戰爭威脅等挑戰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星期三 在五一勞動節集會發表卸任前最後主要演說 ,他表示國家面對列強角力、去全球化、科技發展、氣候變化和戰爭威脅,未來一段時間將極具挑戰性,新加坡必須保持政治穩定,而且國民繼續信任政府,國家才能繼續成功。